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资料 > 调研思考
“十三五”规划下媒介与女性发展的契机和方略
发表单位:           发表日期:2017-04-19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十三五”规划用专章对“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做出安排,强调“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改善妇女发展环境”。而媒介与女性发展在改善妇女发展环境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十三五”规划背景及“互联网+”时代媒介与女性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梳理了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媒介与女性发展的新契机,阐明了进一步推动媒介与女性发展应采取的方略。

  我国“十三五”规划用专章对“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做出安排,强调“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偏见,改善妇女发展环境”。而媒介与女性发展在改善妇女发展环境中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十三五”规划背景及“互联网+”时代媒介与女性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梳理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分析媒介与女性发展的新契机,阐明进一步推动媒介与女性发展应采取的方略。

  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已获重要进展

  与以往相比,当前我国媒介与女性发展已获重要进展。主要表现在:

  ——用媒体力量赋权女性,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议题。近年来,大众传媒在关注和维护女性权益、促进女性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领与推动作用。特别是将性别平等理念与重大国家政策和社会议题相结合,增强了媒体报道的性别敏感。如,媒体与妇女界和法律界通力合作,积极维护女性权益和促进女性发展,促使“嫖宿幼女罪”被正式从刑法中剔除;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并实施等。

  ——加强媒体文化瞭望与性别平等监督功能,写入了国家发展规划。《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在促进传播领域的性别平等方面有所推进,主要体现在传播政策倡导、媒体管理以及提高妇女媒介使用能力等方面。2016年,各省区市陆续制定和颁布了《“十三五”时期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其中促进妇女与媒体的协调发展被作为一项重要指导方针加以强调。加强媒体的文化瞭望与监督功能,成为促进妇女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媒介内容进行性别平等监测,日趋专业化与常态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两微一端”为监测媒介内容提供了更大空间。各级妇联组织利用微信公众号,积极推送有利于性别平等的内容,同时也对媒体上存在的各种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予以针砭。很多与性别相关的社会问题已成为热点问题,邀请性别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专业意见逐渐成为媒介制作的一种常态。同时,媒体对社会事件的性别评价比以往更加频繁与深入。

  “互联网+”时代媒介与女性发展仍面临挑战

  毋庸讳言,我国媒介与女性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互联网+”时代,社会性别议题的媒体表达亟待提升。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增强了女性推进自身权益进程的自主性和可操作性。不过,由于缺乏更严格的监督,各种形式的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在新媒体中的传播情况也更为普遍和严重。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实现性别间的机会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亟须传媒在制播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媒介内容中对女性价值认定的质疑与偏见亟须进一步根除。媒体对女性能力的漠视、对女性价值的不认可不仅发生在女知识分子群体中,还广泛存在于各层次的女性群体中。尤其是流动女工、农村妇女、少数民族妇女、贫困妇女等,被认为信息传播的能力较弱,即使在新的信息传播技术相当普及的情况下,她们利用媒体发声的机会和正当性仍受到阻碍与质疑。

  ——媒介与女性的学术研究与媒介传播之间需要进一步合作。“互联网+”语境下,新媒体传播带来了传播平台的变化,也促成了传播生产机制的整体创新。新媒体技术和生产传播方式也为性别内容和性别议题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平台。无论是一般的媒介组织还是妇女组织,都需要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掌握性别议题设置的技巧与相关知识,树立主动传播的意识。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媒介与女性的学术研究与媒介传播之间进一步合作。

  “十三五”规划为媒介与女性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十三五”规划的制定,为媒介与女性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在营造对女性权益有利的舆论环境方面,媒介自身可以做到更加指标化和精细化。比如,广大的传媒制播平台正积极推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著的《媒介报道的性别敏感指标》,创建常态化机制,对媒介内容进行性别公正评估,最大限度减少媒介对女性的刻板化报道和歧视性报道。

  ——可通过进一步提高女性的媒介素养,继续普及全社会的性别平等观念。女性地位的提高与女性媒介素养的提高紧密相关。因此,提升女性的媒介素养必将成为一项重要工程,纳入到高等教育、传媒工作者职业素养考核及其他考评体系中。

  ——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媒介与女性和谐发展已势在必行。有利于两性平等的媒介环境的建设涉及每个公民的观念与行为。从个体认知到人际关系维护,从个人与组织和群体的关系,到国家形象和国际关系等无不牵涉其中。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女性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媒介环境,不仅是媒体的使命,更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媒介与女性发展需要各界支持

  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机遇下,媒介与女性发展需要得到政府、学界、媒体业界等各界的进一步支持。

  首先,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营造媒介与性别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国媒介体制有其独特性,中国媒介的发展需要遵循中国特色路径。建立媒介与性别和谐发展的语境,不是仅仅在媒介制播的过程中贴上“性别”的标签,而要在各个环节中有效贯彻性别平等理念。尽管媒介运行由每个具体的从业者来推动,每个从业者对性别观念的认同度至关重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传媒行业中性别平等事业的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与政策的有力保障。因此政府采用“从上至下”的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是营造媒介与性别和谐发展社会语境的关键。

  其次,媒介机构应打破旧有的模式与观念,鼓励协同创新。在“互联网+”时代,很多高影响力媒介作品并不一定来自传统媒介,这些有影响力的媒介作品积极传播平等性别观念的传播模式亟待总结。各类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机构应该重视这类作品的生产与传播规律,研究和借鉴这类作品的制作模式与内容机制,努力消除消费女性以换取利益的“眼球经济”的旧有做法。只有媒体机构努力打破旧有的性别传播模式和观念,才能进一步鼓励协同创新,有更多更好的媒介与性别和谐发展的产品出现。

  再次,应进一步拓宽各层次女性运用媒介发声的平台与机会,建立和扶植利于女性发展和服务社会的机制。媒介与性别的和谐发展,建立在真正消除了基于性别的歧视与权力分层之上,更建立在各层次的女性能充分运用媒体发声的基础之上。女性能力与智慧的充分发挥,需要建立和扶植利于女性发展并服务社会的有效机制。消除对女性的各种隐性和显性歧视,也将使得女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性别平等的整体水平。

  (作者为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主办:上杭县妇女联合会      技术支持:上杭县数字上杭建设办公室
闽ICP备09032653号 联系电话:0597-3842137,E-Mail:fl@shanghang.gov.cn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