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件资料 > 调研思考
2016开拓性别理论新资源 捕捉平等实践新动向“新女学”年度热点回眸
发表单位:中国妇女报           发表日期:2016-12-27  [字体显示:  ]  [收藏]  [打印]  [关闭]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球2015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的第一年。在这个特殊的年度,女性/性别研究呈现出哪些热点和亮点?性别平等与妇女赋权目标在实践创新中怎样落地生根?在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全球如何向前走?女性如何向前行?让我们借助《新女学周刊》这一视角,梳理女学研究的年度轨迹。

理论之思

拓展性别研究深度与广度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2016年,立足国家发展之战略大局,致力于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与性别平等之思融会,女学研究界不断拓展性别研究的理论深度与广度,《新女学周刊》也力图为读者呈现丰富的思想盛宴。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认知、挑战与推进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已提出20余年,正确理解男女平等内涵、观念,明确妇女发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推进机制面临的挑战等,是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性平等的重要内容。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深刻内涵与实现策略》认为,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20年来的实践表明,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更重要的是使其成为决策者、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坚定信念和一致行动。而正本清源、深刻理解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内涵、途径和实现策略是理念明确、行动有效的重要基础。

  党政领导干部对于男女平等工作的认知和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贯彻和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实施效果。及时跟进和评估党政领导干部对推动、落实男女平等事业的观念和行动,并将其建议融入性别平等政策落实的具体环节中别具意义。为此,《新女学周刊》推出《共识与差异:党政领导干部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认知和评估》专题,介绍了北京市妇联与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党政领导干部调查”的主要发现,并邀请专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男女平等意识,政府在推进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中应如何定位提出对策建议。

  ——性别研究学科建设与女性主义多元化解读

  女性学与性别研究学科建设,关系到妇女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更关系到性别平等目标的实现。对女性学、妇女学学科建设的探讨成为《新女学周刊》的重点关注。

  《新发展理念下的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关注2016年中国妇女研究会年会》介绍了此次年会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设置的8个专题论坛,以及与会者从多学科跨学科角度对妇女发展议题进行的深入探讨,旨在为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引、理论资源及实践经验。与会者认为,中国性别研究不能脱离本土,要在了解真实国情和妇女真实状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妇女研究不能脱离历史,必须辩证地看待和评估妇女在历史中的作用;妇女研究不能脱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本立场;妇女研究不能脱离实践,要积极推动有性别意识的政策出台。

  《亚洲妇女学崛起:唤醒“亚洲意识”定义“亚洲妇女”》认为,“亚洲妇女学”概念的提出和付诸实践,是亚洲妇女与性别研究去西方化的一个表现,也是知识生产去殖民化的需要。亚洲妇女学也促使了中国妇女学研究者亚洲意识的觉醒,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的变革,并为女性主义学术社区带来共创知识的愉快。

  女性/性别研究的发展也需要女性主义思维、视角的多元化,而且二者相辅相成。

  哲学对于女性学学科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从哲学发问进入女性学研究之门》认为,女性学研究通过在问题的提出、概念的提炼以及理论体系的建立三个步骤上的哲学发问,把现实与理论以及相关的社会政策联系起来,呈现出一种能动的、自我修复的、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态势,而这或许就是促进当代中国女性学健康成长的一条必由之路。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是性别视角和女性主义分析方法介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结出的硕果。《中国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桃李年华再探芳径》一文回溯中国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20年的发展历程,指出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可以凭借学科融通、跨界合作,解决学科发展面临的“前进中”的问题,并认为吸引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人进行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研究,是队伍壮大并使研究成果多样化的可行路径。

  《共建共享“绿色”:女性与生态文明建设》从生态女性主义理念出发,强调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与贡献,提出应避免片面强调妇女的环境义务而忽略其环境权益,并真正将环境正义和性别公正结合起来,融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聚焦性别与发展应重拾女性主义批判传统》以玛丽亚·米斯观点为例,呼吁应重拾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批判传统,重视个体处境与结构性的不公正之间的联系。《福柯的“身体”:从女性主义视角再解读》提出,女性主义学者既热衷于利用福柯的反本质论身体概念解释女性压迫问题,但也指出他实际上忽视了身体的性别属性,存在着“性别盲点”。

  ——社会性别:重新发现与创新思考

  社会性别分析视角为认识世界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一些学者以社会性别视角对城市空间、 文化艺术、传统儒家文化经典等议题进行了新思考。

  《提升性别敏感 营造性别友善的城市公共空间》认为,将性别视角纳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对于降低城市中针对女性的暴力犯罪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立“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仍存在诸多性别盲点,有必要将性别分析、性别关怀纳入空间规划与设计全过程,使城市公共空间更加包容、平等。《性别预算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发展战略》从性别预算对国家的重要性、实施的主客观条件及实施性别预算需重视的各个环节三方面阐释了性别预算在推进性别主流化中的关键作用。《去蔽与重构:女学者用新视角讲述中国艺术史》提出,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去重构艺术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去蔽”的过程——原来被传统艺术史所忽略的女性,以及具有女性气质的艺术领域将被平等对待。

  对传统陈腐性别观念的沉渣泛起,女性学者对一些所谓大陆“新儒家”的观点和传统女教经典进行了剖析与批判。《撕开复古传统的“新儒家”面纱》指出,新儒家不过是在新形势下冠以“新”面孔来贩卖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的儒家传统思想,这股沉渣今后再也不要泛起。《<女四书>:一锅精心熬制的“迷魂汤”》《“培养伟大女性”岂能靠读<列女传>》等文章则认为,《女四书》是传统女教的集中体现,而传统女教与现代教育的目的与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它是男尊女卑等级制下男权社会的统治工具。《女四书》应该从现代女子教育中剔除。

现实之声

聚焦性别平等热点话题

  结合现实社会问题,关注政府重大决策中的性别维度,不失时机地推动性别平等观念落地,成为2016年性别研究领域的重要关切。为此,《新女学周刊》对全面两孩政策、老年妇女社会保障问题、妇女扶贫事业主流化、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等热点议题予以全景呈现。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与女性权利保障

  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正式公布,“全面两孩”政策成为学界研究热点。《新女学周刊》陆续刊文对此予以关注。

  《全面两孩政策的社会性别思考》一文率先表达对推行全面两孩政策的社会性别关切,认为在推动全面两孩政策中必须关注女性生育权问题及女性生育的自主选择权,呼吁关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为女性职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建立女性职业—家庭平衡的社会支持体系。《女性职业发展风险亟待积极政策回应》分析全球化风险下,女性生育与照料责任所带来的“母亲工资差距”问题;指出应制定支持女性就业的家庭政策,帮助女性实现工作—家庭平衡。《平台经济模式下女性电商从业者的工作与生活》将视角转向电商从业女性的工作模式,探讨新技术对于女性家庭—工作平衡产生的实际影响。两会期间推出的《应将男女共享带薪育儿假纳入公共政策》一文,在介绍国外“男性产假”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呼吁制定政策保障男性共享带薪育儿假的权利。

  ——关注老年妇女社会保障问题

  养老保障中存在的性别权益差距,推动制定破解老年女性养老困局的政策措施,是学界的关注点。

  《妇女养老保障20年:发展及性别差异状况》发现,妇女养老保障有了较大发展,但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女性的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的建立与发展,缩小了养老保障的性别差距。《性别视角下的老年女性照料资源分析》一文指出累积劣势导致老年女性照料资源弱势状况,老年女性存在流动性资金收入低,拥有固定资产少,易缺失配偶照料及对照料需求高但需求满足程度低等问题,呼吁政策积极探寻具有社会性别视角、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减少当下女性的生命历程中劣势和不公正待遇的累积。《养老保险改革亟须关注性别权益差距》指出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以个人为本体的制度设计,由于男女收入差距、养老保险缴费标准设计、女性提前退休等因素,共同建构了规则一致前提下两性的群体权益差距,并使这种差距合理化,亟须进行改革。

  ——关注脱贫攻坚与妇女脱贫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目标,妇女脱贫是达到脱贫攻坚目标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突破口。《新女学周刊》关注贫困问题的哲学之思,聚焦妇女脱贫面临的挑战,探讨妇女脱贫的有效方式。

  《消除贫困:社会与个人须共担责任》一文阐释了女性主义哲学对于贫困政治和伦理的思考,指出发展和增长并不能直接产生减贫和脱贫的结果,而追求社会公正,不断地通过社会体制和政策缩小贫富差距,由社会和个人共同承担“消除贫困”的责任,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妇女反贫困事业的进展与挑战》提出:包括社会性别制度等结构性原因导致女性比男性贫困程度更深且不易摆脱贫困;现有发展政策中社会性别意识的不足导致妇女扶贫效果不明显等,进而指出,推进扶贫政策性别主流化应成为国家扶贫脱贫的重要战略之一。

  ——关注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

  根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我国将于2018年前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但是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过程中,农村女性虽然是农民身份,却因“性别”身份而不能得到承包地,成为没有土地以及确权证的农民,其土地权益维护问题迫在眉睫。

  先后刊发在 《新女学周刊》上的《调研与分析:土地确权中女性权益保障之困》《妇女的土地权益不应在确权中“消失”》《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要有社会公正视角》《如何重新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依法修订村规民约需强化顶层政策设计》《维护农村妇女土地权益需要乡村治理变革》多篇文章,指出农村土地确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维护困局,并为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提供制度、法律支持。此外,《新女学周刊》还关注到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性别问题,《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性别维度研究》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妇女从中受益,妇女以林就业创业机会增加,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也存在妇女林业权益行使不充分,权益受损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持续推进性别平等纳入制度设计

  《当下提高妇女地位国家机制的挑战与对策》提出,中国提高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不断完善,在促进妇女发展和社会性别平等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展完善尚有较大的努力空间。《推动反就业性别歧视专门立法迫在眉睫》反映了专家对于建立专门反就业歧视法的呼声,展示其试图通过建立反就业歧视专门法而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的努力。《推进性别平等评估规范化——<北京市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工作指南(试行)>解读》就2015年北京市妇儿工委制定的《政策法规性别平等评估工作指南(试行)》文件进行解读。《我国应尽快建立家事审判专门机构》展示专家对于建立专门家事审判制度,完善我国家庭建设的思考。

世界之窗

打开性别议题国际视野

  今年是全球2015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施的第一年,《新女学周刊》放眼全球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性别平等运动之大势,陆续发布世界城市妇女发展报告、世界科技女杰群芳谱和当代世界女艺术家作品评介三大系列,密切跟踪展现最新性别研究与行动成果的国际会议,同时对一系列与性别相关的国际热点事件和理论进行了独家解析。

  ——三大系列关注世界妇女发展不同维度

  妇女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但在世界城市发展中,妇女的地位远低于男性,她们在城市发展中的贡献被忽视了,而相关研究也极为匮乏。《新女学周刊》陆续发布的“世界城市妇女发展报告”,以妇女参政、经济、教育、婚姻家庭与生活方式、健康、权利法律保护、性别观念与认知七大方面为研究维度,重点考察了纽约、伦敦、巴黎、东京四大世界城市的发展状况和性别平等机制,在此基础上为北京完善世界城市建设战略、打造公正、公平、平等的世界城市形象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世界四大城市妇女参政促进机制考察》指出,四大城市妇女的参政水平并不整齐划一,但在妇女参政促进机制方面有三大共同特点:依托国家和地方的立法和法规建设,立法机制与政党内部促进机制相互呼应,民间机制与官方机制相互补充,其经验对北京有着借鉴意义。《四大世界城市妇女经济地位考察》通过对比四大城市妇女经济参与数据,将针对影响各城市妇女经济状况的因素进行分析,建议北京从法律保障、机制保障等方面促进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四大世界城市妇女教育状况比较分析》根据联合国有关公约以及比较研究的结论,建议北京消除城乡差距,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妇女整体教育水平。《四大世界城市妇女婚姻家庭与生活方式比较分析》建议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参照四大城市的经验教训,进一步重视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方式问题。《四大世界城市妇女权利法律保护比较分析》则强调妇女权利是一个多元概念,并在对四大城市女性权利法律保护进行比较后,建议北京完善女性保护法律体系。

  《新女学周刊》还推出“世界科技女杰群芳谱”和“当代世界女艺术家作品评介”两个系列。前者展示了最长寿的诺贝尔奖得主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获“菲尔兹奖”的首位女数学家玛利亚姆·米尔札哈尼等女科学家在科学世界的成就和贡献,旨在强调科学的发展需要女性的参与,激励更多的年轻女性进入科学领域。后者则对女性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辛迪·舍曼、享誉国际艺坛的卡拉·沃克等当代世界女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评介,在将这些女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加以生动呈现之时,深入解读这些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及其中的性别涵义,从而彰显女艺术家对当代艺术发展的独特贡献。

  ——展现国际性别研究与行动新动向

  2016年,许多与性别相关的国际会议相继在世界各地举办,传达了国际性别研究与行动的新动向。

  3月14日~24日,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60届会议在纽约召开,会议的优先主题为“妇女赋权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审议主题是《第57届妇地会商定结论》“消除一切形式对妇女和女童的暴力”。《第60届妇地会:“为通往2030年之路指出明确方向”》解读了会议的重要文件,强调这次会议为“通往2030年之路指出了明确方向”,与会代表一致同意,以负责任的态度,在执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过程中纳入社会性别视角。

  6月7日,清华大学举办“世界地图与世界文化:清华-布朗学术论坛”。《“跨国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新概念》这样诠释“跨国女性主义”:强调女性主义批评必须在发展中避免把女性体验普遍化,把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作为统一的、唯一的理论模板和实践方案。

  6月21日~26日,美国技术史学会学术年会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行。该学术年会,往往能反映国际技术史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新女学周刊》特邀参会专家撰写年会侧记《性别与技术:国际技术史研究新趋势》,带领读者一起感受性别研究在技术史领域的重要地位。

  7月8日~12日,国际女哲学家学会第16届研讨会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主题是“女性与哲学:历史、价值与知识”,《当今世界女哲学家正在关注什么?》一文呈现了百余名参加会议的各国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的“性别与妇女”分论坛于9月15日~16日召开,来自各国的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者分享研究成果。对艺术实践在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文化下所呈现出的种族、民族与阶级的交错状态的分析成为此次会议的鲜明特点,从结构层面利用性别权力分析的方法探讨艺术史的叙述方式及艺术现象的表达方式也成为会议的重要特征。《新女学周刊》刊发记者专访《以性别视角重新解读世界艺术史》对会议成果进行报道。

  ——解析与性别相关的国际热点事件与理论

  随着女性在家庭、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角色的不断变化与地位的不断提升,性别话题在许多国家逐渐成为热点,相关专家学者对国际热点事件与理论进行的独家解析,《新女学周刊》亦予以呈现。

  10月初,波兰政府意图推行全面禁止堕胎的法令在民众声势浩大的抗议声中被国会否决,《“生命权”与“选择权”本应并行不悖》就此对世界范围内关于堕胎的争论进行解析: “生命权”派和“选择权”派都有其合理之处的地方,而从尊重生命、人权角度出发,“选择权”更符合人性的需求。11月2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再次谋求连任。《新女学周刊》刊发的《德国女性政治参与的历史进程与现实关切》一文,回顾了德国女性政治参与所经历的历史发展过程,并指出保障女性就业权益是德国性别政治重要议题。

  《聚焦全球化时代性别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强调全球化时代的性别与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性别平等服从经济增长的逻辑,性别议题被边缘化。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尹惠麟教授撰写《性别平等空间观与亚洲国际化都市空间的交叉建构》,研究全球化推进的特定场所——亚洲国际化城市的性别空间正义与阶级的关系,以理解全球的和区域的因素相互作用的交点;而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许罗今教授撰写的《探索照顾劳动主流化的妇女政策》,则通过对韩国“妇女发展基本法”的局限性进行分析,探索照顾劳动主流化的妇女政策。

  2016年是女学界扎根实践、砥砺前行的一年,也是拓展视野、开拓创新的一年。追溯历史,观照当下,放眼国际。《新女学周刊》继续聚焦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掘性别研究理论深度,全景呈现社会热点议题,捕捉女学研究新动向,推动性别平等接地气。

  
?
主办:上杭县妇女联合会      技术支持:上杭县数字上杭建设办公室
闽ICP备09032653号 联系电话:0597-3842137,E-Mail:fl@shanghang.gov.cn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Netscape6.0、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